欢迎来到 常德市长鑫食品机械运营部
全国咨询热线:0781-986216
新闻中心
汽车零部件企业IPO“狂飙”背后
  来源:常德市长鑫食品机械运营部  更新时间:2023-10-01 14:26:32
原标题:汽车零部件企业IPO“狂飙”背后

打开凤凰新闻,狂飙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投资者网》葛凡梅

中汽协数据显示,汽车2022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2702.1万辆和2686.4万辆,零部同比分别增长3.4%和2.1%  。背后其中 ,狂飙新能源汽车持续爆发式增长 ,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05.8万辆和688.7万辆  ,零部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 ,背后市场占有率达到25.6%  ,狂飙高于上年12.1个百分点 。汽车

新能源汽车在2022年持续爆发式增长  ,零部逐步进入全面市场化拓展期。背后新能源车大卖,狂飙在当下汽车行业智能化 、汽车电动化变革之际 ,零部汽车供应链相关企业也迎来利好。在此背景下,作为汽车产业链的重要一环 ,汽车零部件企业2022年纷纷申请A股上市。

据不完全统计  ,2022年 ,宁波敏达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敏达股份)、浙江华远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浙江华远)、浙江雅虎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浙江雅虎) 、苏州众捷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众捷汽车)、武汉元丰汽车电控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元丰电控) 、上海汽车空调配件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上海汽配)、日照兴业汽车配件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兴业汽配)等十余家企业申请A股上市 。

河北科力汽车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斯菱汽车轴承股份有限公司两家企业已分别于今年1月12日、2022年9月16日成功过会;常熟通润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已于2022年7月成功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滁州多利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于近日获得IPO批文 ,将于深交所主板上市 ,拟募资15.92亿元。

目前 ,汽车零部件企业规模参差不一,拟上市企业普遍规模较小 。敏达股份 、浙江华远、浙江雅虎 、众捷汽车 、元丰电控、上海汽配、兴业汽配分别拟募资5.48亿元、3.14亿元、3.63亿元 、4.21亿元、4.06亿元、8.39亿元、14.7亿元,估值分别为21.92亿元 、15.7亿元 、14.52亿元 、16.88亿元、16.24亿元 、33.56亿元 、58.8亿元 。

而在上市的汽车零部件企业中 ,专注于汽车玻璃生产的福耀玻璃(600660.SH)的市值已超千亿 ,总市值达1006.32亿元;汽车电子企业德赛西威(002920.SZ)、综合性汽车零部件上市公司华域汽车(600741.SH)的总市值也分别达到了711.25亿元 、573.8亿元,龙头地位稳固 。

范围广 ,汽车零部件产品种类多

汽车零部件在通常情况下是指除汽车机架以外的所有零件和部件 。汽车一般由发动机、底盘、车身和电气设备四个基本部分组成 ,因此汽车零部件各类细分产品均由这四个基本部分衍生而来。按零部件的性质分类,可分为发动机系统、动力系统 、传动系统 、悬挂系统 、制动系统、电气系统及其他等 。

汽车零部件覆盖范围广,产品种类也较多 。在申请上市的汽车零部件行业中 ,每家企业的业务及产品种类也不尽相同。具体来看 ,敏达股份首次于2022年6月递交招股说明书,今年于1月20日再次递交招股书  ,拟冲刺上交所主板上市 ,计划募资约5.48亿元。敏达股份招股书显示,公司专攻汽车制造所需紧固件这一细分领域,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汽车的发动机、变速箱、底盘系统 、油路水路、轮毂、新能源汽车电池包、电机等关键部件的链接、紧固 。敏达股份产品销售主要在境内  ,境外销售收入占比不足3%。2019年-2021年 ,敏达股份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8.75亿元、8.28亿元、9.59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1.28亿元、1.14亿元 、1.13亿元。

浙江雅虎拟冲刺创业板IPO上市,公司主要从事汽车座椅骨架总成及零部件的研发 、生产和销售 ,主要产品包括汽车座椅骨架总成及分总成件 、冲压件  、模具等。本次拟投资项目的投资总额约为3.63亿元,拟投入募资约3.31亿元 ,主要募投项目包括汽车座椅骨架总成及核心零部件扩产项目 、研发中心及信息化建设技术改造项目 、补充流动资金。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雅虎股份分别实现营业收入为5亿元 、5.34亿元、7.3亿元及2.6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835.43万元 、5211.57万元、6117.15万元及1908.032万元。

上海汽配的主营业务为汽车空调管路和燃油分配管等汽车零部件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2022年第二次向沪市主板递交招股说明书,不过公司业绩却不升反降。招股书显示 ,2019年至2021年,上海汽配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3.37亿元、11.88亿元和13.91亿元 ,其中2020年收入同比下滑11.12%;同期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5亿元 、1.12亿元和8541.23万元  ,其中2021年同比下滑24.11% 。

众捷汽车主要从事汽车热管理系统精密加工零部件的研发 、生产和销售 ,主要产品包括汽车空调热交换器及管路系统、油冷器、热泵系统、电池冷却器、汽车发动机系统等汽车零部件。 其中,汽车热管理系统零部件营收占比超90%,是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 。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 ,众捷汽车的营业收入分别约3.64亿元 、4.43亿元  、5.93亿元、3.44亿元 ,对应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060.27万元、4762.93万元、4867.79万元、3801.34万元 ,存在一定波动。

浙江华远专注于定制化汽车系统连接件研发 、生产及销售,主要产品为异型紧固件和座椅锁 ,广泛应用于汽车车身底盘及动力系统、汽车安全系统、汽车智能电子系统、汽车内外饰系统等 。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 ,该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2.74亿元、3.46亿元 、4.54亿元及2.04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018.73万元、4780.15万元 、2亿元及2584万元;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35.69% 、35.56%、32.47%和29.89%,持续下滑  。

汽车零部件行业IPO企业核心财务指标数据

(数据来源:Wind)

傍大户 ,部分企业盈利存依赖

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客户群体主要为汽车制造商 。兴业汽配   、浙江雅虎、众捷汽车、上海汽配 、浙江华远等汽车零部件企业均对大客户存在依赖  。

具体来看,兴业汽配主营业务为卡车车架和车身零部件的研发 、生产和销售 ,主要客户为国内卡车整车制造商  。2018年至2021年 ,兴业汽配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3.51亿元、14.39亿元、23.35亿元、23.74亿元  ,净利润分别为1.5亿元、1.46亿元 、2.15亿元 、1.63亿元,其中净利润增速分别为-2.97% 、47.06%、-24.24% 。在净利润波动的同时 ,兴业汽配对前五大客户存在较大依赖 。招股书显示,2018年至2021年 ,兴业汽配向前五大客户的销售占比分别为93.37%、87.63% 、85.46%和85.82% ,其中 ,兴业汽配的第一大客户为中国重汽  ,报告期内兴业汽配五成以上的营业收入来自于中国重汽  。

无独有偶 ,浙江雅虎向前五大客户销售收入占比也较高。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浙江雅虎向前五大客户销售收入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88.16% 、87.95%、86.20%和80.80%,客户集中度较高  。2022年上半年 ,浙江雅虎的前五大客户为一汽富维安道拓金属 、重庆安道拓、一汽富维、英提尔交运、一汽富晟李尔。其中,浙江雅虎对第一大客户销售收入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0.94%、39.61% 、30.54%和30.52%,第一大客户销售占比虽有下降 ,但仍处于较高水平 。

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浙江华远向前五大客户的销售金额分别为1.5亿元、1.73亿元 、2.1亿元和1.01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7.09% 、52.22%、47.83%和50.79%  。

2019年至2021年 ,上海汽配对前五大客户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6.36%、71.02%和64.11%,客户集中度也同样较高。公司前五大客户包括大众汽车集团(Volkswagen AG)、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上汽集团等。

上海汽配的前五大客户

(资料来源 :上海汽配招股书)

汽车零部件企业多数的客户集中度较高,但在其降低大客户销售占比的同时 ,公司的毛利率却呈现下降趋势。招股书数据显示 ,2019年至2021年 ,上海汽配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21.88% 、21.64%和16.51%,逐年下降,而产品类型与之相同的腾龙股份同期毛利率分别为34.42% 、29.59%和24.18%,毛利率高于上海汽配。

2019年至2021年,众捷汽车的综合毛利率分别为28.23% 、23.54% 、21.39%,呈逐年下滑趋势 ,且低于同行可比公司银轮股份 、三花智控 、腾龙股份 、泉峰汽车 、邦德股份的平均值 ,同期均值分别为31.06%、28.78% 、24.42%。该公司解释,自2020年以来 ,受疫情、运输费转入成本核算、汇率波动 、原材料涨价  、海运费上涨等影响 ,公司毛利率有所下滑。

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 ,敏达股份的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29.20% 、27.49%、25.16%及21.83%;同期浙江雅虎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26.93% 、26.38% 、21.79%和19.04%;均呈下降趋势 。浙江雅虎表示 ,公司2022年上半年和2021年主营业务毛利率的下降主要是受单类产品毛利率下降的影响 ,而2020年收入结构变动和单类毛利率变动对主营业务毛利率的影响相互抵消,主营业务毛利率保持相对稳定 。

江西新能源科技职业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院院长张翔对《投资者网》表示,汽车零部件企业对大客户存在依赖属于历史遗留问题。在早期行业发展中 ,因地区等因素,近水楼台先得月 ,早期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主要依赖于附近地区的车企,方便就近供货、研发沟通、商务交流等 。而另一方面 ,客户依赖问题也反映出了我国大型的零部件企业较少  ,国内的汽车零部件公司规模普遍比较小 。

张翔进一步指出 ,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集中度比较低 ,行业公司打价格战,在开辟新客户时往往以低价为获客优势 ,导致公司利润率下降 ,而这本质原因主要是汽车零部件行业中公司较多但规模不大,形成恶性竞争  ,而在产品研发 、技术投入方面不足,与国外大企业存在一定差距 。

从研发投入来看,2021年 ,兴业汽配 、敏达股份 、浙江雅虎、上海汽配、斯菱股份 、众捷汽车、浙江华远的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31%、2.98%  、3.54%、3.91%、4%、4.43% 、5.07%,研发费用率较低。

汽车零部件行业IPO企业的研发费用率

(数据来源 :Wind数据)

具体来看,招股书显示 ,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众捷汽车的研发费用率分别为4.82% 、4.58% 、4.43% 、4.15%,呈持续下滑态势,而可比公司2019年研发费用率平均值为5.39% ,2022年上半年则提升至5.74% ,整体处于上涨趋势。以2021年为例  ,邦德股份 、三花智控 、腾龙股份、泉峰汽车 、松芝股份等可比公司的研发费用率分别为4.73%、4.69% 、4.64%、7.72% 、6.14%,高于众捷汽车。

乘风起  ,汽车零部件行业前景广

目前,全球汽车生产基地主要集中在亚太、欧洲和美洲 ,呈现多极化市场格局 。随着发达国家汽车消费市场趋于饱和,全球汽车行业中心正由美国  、欧洲 、日韩为代表的传统市场转向以中国 、巴西、印度为代表的新兴市场。2012年至2021年 ,中国在全球汽车生产中的产量占比从22.9%增长至32.54%。

汽车产业是我国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其中,新能源车成为行业新的增长引擎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从2016年的50.70万辆增长至2022年的688.7万辆,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

汽车零部件行业为下游汽车整车制造业提供相应的零部件产品 ,是汽车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 ,2012年至2021年 ,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业产值占汽车产业总产值的比重基本保持在40%以上 。

与此同时,我国汽车零配件进出口金额呈现增长的趋势。2021年中国汽车零配件进口金额 376.44亿美元 ,同比增长15.9%;出口金额755.68亿美元 ,同比增长33.7% 。

近年来,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规模快速增长,2021年已超4万亿市场规模。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 ,汽车零部件行业主营业务收入从2011年的1.98万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3.88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1.89%。

2018年以来我国汽车产业进入发展平台期, 整体产销规模较2017年有所下滑 ,2019年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行业重新进入上升通道。2021年企业收入规模为40668 亿元 ,同比增长12% 。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随着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汽车零部件企业增加 。企查查数据显示,2020-2021年汽车零部件相关企业注册量超10万家。其中2021年汽车零部件相关企业注册量16.50万家 ,同比增长64.8%。

与此同时 ,汽车零部件行业的投资并购也在加快 。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现状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3-2029年)》,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投融资事件数一直较为平稳,2021年达到投资事件数高峰,达65起。2022年1-7月间投资事件数达58起 。

(资料来源:观研报告网)

前瞻研究院数据显示,2014-2020年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投融资市场呈现波动增长态势 。2020年,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投资规模为53.64亿元 。前瞻研究院预计汽车零部件还有很大投资空间,并指出未来零部件企业投资将更加活跃,通过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实现零部件产业升级进而推动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升级,实现汽车零部件从低端制造向科技含量高的领域发展。

目前 ,汽车智能化发展将明显加快 。举例来看,根据国泰君安研报显示 ,2022年下半年到2023年,多家厂商都将争取落地高速领航 、城区领航等准L3自动驾驶功能,准L3自动驾驶功能有望大规模落地 。而根据招股书,众捷汽车申请上市拟募资4.21亿元,用于数字化智能工厂建设及扩产项目 、新建研发中心项目、补充流动资金  。

长江证券预测,展望2023年 ,政策、疫情、经济等多因素积极向好。整车自主品牌处于智能电动新车周期 ,自主崛起趋势明确。参考智能手机行业 ,智能电动汽车将孕育大市值零部件公司 。下游格局变迁 、开发周期缩短、硬件模块化趋势以及差异化配置国产化四大因素将驱动自主零部件加速替代外资零部件 。


Copyright © 2023 Powered by 常德市长鑫食品机械运营部   sitemap